巴拉圭(Paraguay)是南美洲中部內陸國,官方語言為瓜拉尼語及西班牙語。地處拉普拉塔平原北部,國土被南北縱貫的巴拉圭河一分為二。東部是巴西高原向西南延伸部分,地形從高原向丘陵和平原過渡,沿河 形成低地和沼澤,海拔在 300~600 米之間。西部地區為大查科平原的一部分,多為草原。巴拉那河流經東部和南部邊境,是巴拉圭與巴西、阿根廷的界河。屬熱帶向亞熱帶過渡氣候,夏季平均氣溫 27℃,冬季17℃,年降水量由東向西減少。
巴拉圭經濟以農牧業和林業為主。主要農產品有玉米、小麥、甘蔗、棉花、大豆和瑪黛茶。畜牧業以養牛為主,牛肉和牛皮為重要出口商品。森林覆蓋率 54%,林業資源較豐富,出產珍貴的硬質木材。
瑪黛茶是一種用葫蘆來泡煮的原產於巴拉圭境內的草葉,科學的稱謂是「Ilex Paraguariensis 巴拉圭冬青」,亦稱巴拉圭茶(Paraguay Tea)。巴拉圭的土著居民瓜拉尼人在西班牙人來到之前就開始飲用瑪黛茶。在瓜拉尼語中的名稱是「KAA-GUAZU」意指「仙草」。儘管起初是瓜拉尼人教會了西班牙人飲用瑪黛茶。但並非像今日般大量飲用,而是作為藥品偶而為之。
瑪黛茶之所以被科學家稱為巴拉圭冬青,這是因為在印加帝國時代(1200 年前後),瑪黛茶便已在巴拉圭上巴拉那省(Alto Paraná)負責管轄的東部城鎮 —— 姆巴拉卡尤(Mbaracayu )荒野中成長,而其後的記錄中,瑪黛茶的絕大部分原產地均位處當時的巴拉圭。
由於,瑪黛茶本來就是巴拉圭的原始國茶,其茶質優良,而且價格相對低廉,使瑪黛茶的飲用之風迅速蔓延全國,甚至到了濫飲的地步,在 1620 年,僅巴拉圭首 都亞松森市的年消費量就達到了一百六七十噸,使西班牙人僅有半噸的消費數字顯得相形見拙。教會從羅馬教皇那兒謀得一紙禁令給亞松森的主教,讓他絕滅「像飲 用瑪黛這樣如此惡劣的陋習」,因為它使「人的肉體和靈魂的健康遭受了巨大的創傷」。然而。那些耶穌的子民們擴大了瑪黛草 的種植。當他們被驅逐後,當地仍然存在著 32 個瑪黛高產區。
但是在 1864 年至 1872 年,巴拉圭與巴西、阿根廷、烏拉圭三國同盟之間進行了一場南美歷史上規模最大、最慘烈的一次戰爭 —— 巴拉圭戰爭(Paraguayan War)。戰爭導致巴拉圭人口大為削減,據稱死亡人數(戰死或病死)佔到了戰前人口的 50%,即 20-50 萬。更為悲慘的是巴拉圭因此失去了大片國土,戰勝國巴西和阿根廷瓜分了巴拉圭約 11 萬平方公里國土,這裡包括了今天的大部分瑪黛茶產區。
雖然如此,巴拉圭的風俗依然是以瑪黛茶待客世代成風,表示友誼。每年為期五天的冷食日已成為慶祝新年佳節的習俗。 巴拉圭人將新年之前的五天定為冷餐日,大家都不舉炊。等到元旦到來的那一天,教堂的鐘聲鳴響,才升火做飯,飽餐一頓,互祝新年快樂。這種習慣,和該國歷史 有關。當年巴拉圭被外族統治,國人奮起反抗,戰爭持續一年,糧食不濟,處於彈盡糧絕的危險關頭。之後,援軍及時趕到,在元旦那天才有糧食補充。為了紀念昔日的艱辛,便有冷食和元旦舉炊的習俗,以志不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