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瑪黛茶文化就要從拉丁美洲的民族高喬人(Gauchos)說起。分佈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和烏拉圭草原的高喬人,屬混血人種,由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長期結合而成,保留較多印第安文化傳統。他們講西班牙語,信仰天主教,主要從事畜牧業。習慣于馬上生活,英勇強悍,曾在19世紀初葉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中起過重要作用。現多為牧場工人。
高喬人的文化中總少不了瑪黛茶。據說瑪黛茶在南美被推廣,與西班牙殖民者有關。1536年,西班牙殖民者抵達巴拉奎河口,被河兩岸肥沃的土地森林吸引,並在此建立了拉美第一座殖民城市,現巴拉圭首都亞松森。在城市建立後,許多守城的西班牙士兵無所事事,日日買醉,酒精的強烈刺激使他們胃痛惡心,徹夜難眠。酒醉後的他們也經常鬧事闖禍與百姓產生衝突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當地印第安瓜拉尼人(Guaiany)給士兵們推薦了他們日常所飲用的一種苦味的奇怪茶葉,在頭晚喝過這種茶葉製作的茶水後,醉漢們第二天便能恢復神智清醒。這一神奇的草本植物就這樣一傳十,十傳百,隨著西班牙殖民者逐漸往南美州東部入侵而被高喬人所接受。
高喬人的瑪黛茶,沖泡都有講究,它不僅僅是飲料,更是一門藝術,一種文化。與中國品茶不一樣,高喬人的瑪黛茶是用來吸的。他們使用的吸管還不是普通的塑膠管,而通常是細細的帶點彎曲的銅管(bomba)。瑪黛茶的茶具也十分可愛,最少不了的是一個他們稱之為cuia的褐色小陶甕。小陶甕的口徑不大也不小,剛好可以被一個成人手掌人小的尺寸所覆蓋。小陶甕的底部不是平的,而是稍微有點尖有點圓,方便用一隻手掌托住。而製作瑪黛茶的過程是一個專業學習的過程,有經驗的人與經驗欠缺的人製作出來的瑪黛茶在品質、香味、口感上有天壤之別。
高喬人做瑪黛茶時,瑪黛茶葉首先要磨成粉末狀,將這些粉狀茶葉置入小陶甕中,量要放足,達陶甕的三分之二:這之後,用手捂住陶甕,將其倒置,搖晃,這樣,茶葉中較輕的,已變色的,品質次的茶葉就會浮到表面:翻轉陶甕,傾斜45度,去除糟粕,保留瑪黛茶葉的精華,發現好的瑪黛茶葉通常是釅釅的,綠油油的;繼續保持45度,沖入涼水或溫水(用沸水的話,茶味會有點苦),水不能注入太多,等待2-3分鐘,讓茶葉慢慢被水浸潤;仍然保持45度角,進入關鍵時刻,將銅管插入茶水中,其插入的時機、位置、深度,有經驗的人與無經驗的人在這一點上就能看出區別;將陶甕用手端平,再次注入熱水,理想的溫度應是64度。瑪黛茶更是高喬人必不可少之物,也是烏拉圭文化的象徵,還發展出很多茶語:開水沖茶表示憎恨,茶中加蜜表示愛意。
和中國茶一樣,瑪黛茶也有自己的茶文化。瑪黛茶,發源於充滿神秘和幻想的南美洲,其真正起源比瓜拉尼人(巴拉圭原居民)還要久遠。阿根廷人飲用瑪 黛茶是從十七世紀初開始的。1492年,受雇於西班牙的義大利人哥倫布到了拉丁美洲,從而觸發了外國人對印第安土著長達150年的侵略,瑪黛茶作為偶爾使 用的藥品開始在西班牙人中使用。同時,作為西班牙人和印第安土著聯姻的結果,高喬民族開始形成。並且很快融入拉丁美洲的生活中,瑪黛茶開始廣為流傳。如果從哥倫布發現南美大陸算起,瑪黛茶已經被廣泛飲用了500多年。
現在,每年除國慶日之外,瑪黛節就是阿根廷的最大的狂歡節日,節日期間在首都布宜諾賽勒斯的街頭,可以看到許多著裝漂亮的少男少女向行人分贈小盒包裝的瑪 黛茶。在瑪黛茶的一些主要產地還會舉行花車遊行和民族舞會,每年度評選出的「瑪黛公主」更成為阿根廷美女形象的代言人,摘冠者可以免費到國內任何地方旅遊,還有不少珍貴的禮品相贈。
當地人傳統的喝茶方式也很特別。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圍坐在一起,將泡有瑪黛茶葉的茶壺裏插上一根吸管,在座的人一個挨一個地傳著吸茶,邊吸邊聊。這被稱為「彼此共用」!壺裏的水快吸幹的時候,再續上熱開水接著吸,一直吸到聚會散了為止。